列宁认为,在俄国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居民的合作化,俄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没法建成,而没有文化程度、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居民的合作化就难以完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列宁言论的主旨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实施的必然性 B. 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 集体农庄是苏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之路 D. 新经济政策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代
|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工业复兴署给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或公司颁发蓝鹰标志,对此,有人在媒体上发表如下漫画,此举表明作者的态度是 A. 建议政府开拓海外市场 B. 赞扬新政盘活美国经济 C. 呼吁美国应建立极权统治 D. 谴责罗斯福干涉自由经济
|
|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整顿金融,恢复信用 D. 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
|
1876年,爱迪生在门洛帕克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也就是“爱迪生发明工厂”。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他的实验室所产生的发明是世界上最多的。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 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 C. 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
|
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鳞爪》一书中记载:“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同一时期,河南督军冯玉祥却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上述现象说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 A. 全盘西化 B. 男女平等 C. 西风东渐 D. 新旧杂陈
|
|
1890年前后一位地主从浙江余姚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但从宁波乘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却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科技。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B. 浙江周边地区的交通发达 C. 工业品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 D. 交通进步推动人观念转变
|
|
北师大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消除经济发展的严重困难 C.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保障了原有的社会制度
|
|
下图是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的湖北省光化县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二亩九分小麦亩产3530斤”的报道。这反映出当时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创新了经济发展的模式 C. 生产急于求成 D.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
|
1959年至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到了60年代中期,一些地方却出现了猪肉积压、销售困难的情况,以至于用“爱国”的名义动员人们买肉,甚至向单位职工进行摊派,称为“爱国肉”。这表明 A. 经济政策调整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B. 计划经济下生产与市场需求错位 C. 城镇职工生活已经达到富足水准 D. 物资供应紧张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 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C. 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 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