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B. 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C. 《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D. 人们文化水平提升

 

“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 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 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 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题文)方汉奇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同盟会一国民党系统新创报纸《民生报》、《民立报》、《民强报》,共和党一进步党《民声日报》、《共和民报》,自由党《民权报》,国家学会《国权报》,国民联合会《中华日报》,中华民国工党《觉民报》。这些报纸的创办

A. 表明中国民主政治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民主思想传播

C. 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初步尝试

D. 说明三民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段的运用

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 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B. 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 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D. 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题文)2011930,中国天宫一号飞船成功升空,中国迈出了组建太空实验室的第一步。全国10亿人口通过电视新闻同步观看了发射全过程。这说明(    )

A. 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B.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

C. 电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 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 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不断传播

 

《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7月7日,1937年7月29日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刊。它是近代天津出版期数最多,办报时间最长的综合性画报,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下列各项不.可能.刊登在《北洋画报》上的是

A. 在京张铁路上的列车

B. 《歌女红牡丹》海报

C. 对北伐军将领的介绍

D. 台湾光复的庆祝典礼

 

1908年,《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约30次,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在报道中还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据此可知,当时《申报》

A. 刊发的消息来自官方通报

B. 难以获得独家新闻

C. 重视刊发消息的准确性

D. 新闻报道标准杂乱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 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

B. 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

C. 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

D. 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165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1650 21651 21652 21653 21654 21655 21656 21657 21658 21659 2166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