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其中“土地收归公有”的事件是指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土地改革

C. 人民公社运动

D. 农业合作化

 

“二五”计划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要求中央做两本账,一本是必成的计划,对外公布,第二本则是期成的计划,不对外公布;地方也有两本账,地方的第一本账就是中央的第二本账,这在地方是必成的。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 中国的经济建设速度超过预期

B. 中央开始部分纠正左倾错误

C. 中央经济发展的思路出现偏差

D. 地方的生产积极性比中央高

 

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33元,到1990年达到了630元,增加了3.72倍,平均每年递增13.8%。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农民基本上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 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 农业合作化将个体农业改造成集体经济

 

下表为1950~1953年我国粮食需求与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

B. 当时农业生产关系急需调整

C. 工业化发展导致粮食需求增多

D. 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末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 有利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 彻底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 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 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 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 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C. 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 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决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A. 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B. 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如图是浙江杭州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A. 农村率先改革,城市改革处试点期

B. 农村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束缚

C.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产品

单位

历史最高产量(新中国成立前)

1949年

1952年

1992年

万吨

92.3

15.8

135.0

8000.0

粮食

亿吨

1.5

1.1

1.63

4.42

 

 

A.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 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 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986年1月17日,邓小平说高级干部及其子女绝大多数是好的。但是现在确有个别干部子弟泄露经济情报,卷入了情报网,出卖消息,出卖文件。高级干部在对待家属子女违法犯罪的间题上必须有坚决、明确、毫不含糊的态度,坚决支持査办部门。”他的意图是

A. 对外开放需与西方打交道

B. 反腐败工作需要坚决推进

C. 经济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

D. 建立市场经济目标要明确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73/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68 23169 23170 23171 23172 23173 23174 23175 23176 23177 2317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