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西汉末年,匈奴攻入西域,在西域“敛税重刻”,使“诸国不堪命”,莎车、鄯善等十八国“遣使入侍”,“愿请都护”。东汉明帝派出大军出塞,大败北匈奴,班超屡立战功。战后,他又奉命出使西域诸国。班超率36名随从,首先抵达鄯善。鄯善王对班超使团先热情后冷淡。原来是匈奴使者也到达鄯善活动,使鄯善王莫知所从。班超得知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夜袭匈奴使团,一举而歼。这次行动促使鄯善王下决心断绝同匈奴的关系,重新和东汉交好。到公元94年,西域南北道终于再次畅通。班超壮年出使,70岁才返回洛阳。班超在西域时,欧亚大陆上几个大帝国同时并存,各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往来,那是在所难免的。德国学者斯坦因认为班超对西域的经营使“帝国的声威在全塔里木盆地又树立起来了”。

—根据何芳川《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班超成功出使西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班超经营西域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戊戌维新期间,清政府正式下令各省督抚选派学生赴日留学……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由于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等因素影响,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

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摘自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摘自《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晚清及新中国初期留学特点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两个时期不同留学特点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根据上图包含的历史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只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才能发展”这一论断。(要求: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奉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材料四: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1954年宪法为防止出现绝对的权力作了哪规定?

 

“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使用情况统计表

 

提到的次数

百分比的变化

1988

1993

纽约时报

自由世界

71

44

-38

西方

46

144

+213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国会记录

自由世界

6

114

-68

西方

7

10

+43

 

 

材料表明

A. 自由世界逐渐丧失影响

B. 西方阵营瓦解

C.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D. 西方全球霸权逐渐收缩

 

1969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 美国意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B. 西欧、日本的崛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

C.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挑战了美苏的国际政治地位

D. 美国陷入越战泥潭,国内经济出现滞胀局面

 

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经互会的成立

D. 柏林危机的爆发

 

“美国二战后的巨额贸易顺差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外清偿力不足可能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而该政策正是要通过增强西欧的出口能力使之获得美元从而增加从美国进口商品的能力.”材料所反映的美国战后所行欧洲经济恢复计划,主要目的在于

A. 扭转贸易逆差带来的不利

B. 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C. 增强西欧出口能力

D. 为美国商品开辟欧洲市场

 

(题文)列宁的话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

A. 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 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马克思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普选权在此以前一直被滥用,或者被当作议会批准神圣国家政权的工具,或者被当作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而现在,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选举它们的行政的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这里马克思肯定了(  

A.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

B.巴黎公社的选举制度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D.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77/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72 23173 23174 23175 23176 23177 23178 23179 23180 23181 2318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