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同外国缔结同盟及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域已遭受攻击……”。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题文)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下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制度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A. 《权利法案》

B. 《1787年宪法》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人权宣言》

 

以下两种方式决定现代英国政府可否继续执政,第一种,首相明确地要求平民院就它是否信任政府举行表决;第二种,领衔反对党的领袖明确地向平民院提出对政府的谴责案即不信任案。两种方式均需要平民院举行表决,以简单多数形成其态度。英国的这种政治体制

A. 保留了一定的封建残余

B. 确保了议会的集体统治

C. 避免了国王的权力扩大

D. 保证了议案的有效通过

 

随着罗马国家进入帝制时期,婚姻制度也发生变化,从“有夫权婚姻”变成了“无夫权婚姻”。“无夫权婚姻”,指一个女子随着婚姻的缔结并不改变原来的身份关系,不必依附在夫权之下,仍然保有其原有的法律上的资格;在离婚上形成了协议离婚的原则,强调属于妻子的财产永远是妻子的。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契约精神渗透到婚姻家庭生活中

B. 市民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C. 家庭关系中夫妻地位逐渐平等

D. 私法的出现保障了女子权利

 

恩格斯曾评价某一历史事件:“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这一历史事件是

A. 梭伦改革

B. 克里斯提尼改革

C. 分封制的瓦解

D. 万民法的实施

 

1970年2月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曾说:“我们朝着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的方面采取我们所能采取的那些步骤,那些肯定是符合我们利益,符合亚洲的和平和稳定的利益的。”尼克松说这番话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B. 美苏争霸中美国转为战略防御

C. 中苏两国友好关系的破裂

D. 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实现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最先表明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方针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C. “一国两制”构想

D.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 )

A. 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

B. 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C. 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

D.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各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守为攻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 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B. 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D. 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317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3173 23174 23175 23176 23177 23178 23179 23180 23181 23182 2318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