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可以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的创立旨在( ) A. 抑制世家大族,加强中央集权 B. 形成重学风气,提高官员素质 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 追求公平公正,缓和阶级矛盾
|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而唐代设立三省制,“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据此可知,这两种制度都能 A. 提高行政效率 B. 减少决策失误 C. 限制专制皇权 D. 加强中央集权
|
|
我国山东半岛地区被称为“齐鲁之邦”,其来源于西周的分封制,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鲁国的历史要比齐国历史长 B. 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C. 与宗法制的正统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D. 取决于分封制形成的等级体系
|
|
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提到“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这反映了西周的政治机制( ) A. 有利于稳定社会政治秩序 B. 有利于西周中央高度集权 C. 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与拓展
|
|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写道:“每个个 体既不打算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提升多少公共利益。他只在乎他自己的保障,自己的收益。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亚当·斯密认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 ——《国富论》译序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诞生的背景。
|
|
【选修: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04年2月5日,日本人停止谈判,三天后,他们未经正式宣战就进攻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由于俄国军队在离欧洲俄国的工业中心数千里远的地方作战,横贯西伯利亚的单轨铁路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供应需要。……俄国人把他们的经过仓促整修的波罗的海舰队派往日本;这支舰队沿着欧洲和非洲的整个西海岸往下航行,绕过好望角,然后穿过印度洋,向北沿东亚海岸驶向日本——航行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圆周的三分之二以上。1905年5月27日,俄国舰队终于到达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对马海峡。它立刻遭到在数量和实力上均占优势的日本舰队的攻击。实际上,短短几小时内,所有俄国舰船就被击沉或捕获,而日本人仅仅失去几艘驱逐舰。由于这一毁灭,特别是由于战争在国内很不得人心、1905年革命已经开始,俄国人准备讨论和平。……1905年9月5日,朴次茅斯和约被签订;根据和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最高的政治利益、军事利益和经济利益”,放弃在满洲的所有优惠减让或独家特许权,并将萨哈林岛南部割给日本、把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与日本。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中俄国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的结局对东北亚政治局势的影响。
|
|
(题文)(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因。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的变迁
——据《百年中国》等 请从上表中提取至少两项以上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购物方式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说明逻辑严谨)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朱元璋以复“华夏衣冠”为方针,在洪武二年(1369年)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禁止蒙古、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在本族内通婚,而听其与汉人为婚姻。 ——赵毅、赵秩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月,白人失业率为7.0%,非洲裔失业率为14.3%,拉丁裔的失业率则为10.0%。……美国人口统计局2012年9月12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非洲裔美国人家庭收入中位数为32229美元,不到非西班牙裔白人收入的60%;非洲裔美国人贫困率为27.6%,约为非西班牙裔白人贫困率的3倍。……跟其他族裔相比,警察更袒护白人。纽约市在2011年68.5万次警察街头拦截检查中,超过85%针对黑人和拉丁裔人群。美国穆斯林人口不到美国总人口的1%,但是联邦政府调查的宗教歧视案件中,14%涉及穆斯林;在职场宗教歧视案件中,25%涉及穆斯林。 ——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出怎样的民族政策?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存在哪些种族歧视现象?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
|
“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以上描述体现了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 B. C.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