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里,“民族”与“国家”是同一个词(nation),为了避免唤起不同民族(指移民的本源民族)的人关于“国家”的联想,美国很少使用nation这个词来指称不同民族的人,而更多地是使用“种族”(race)和“族群(族裔)”(ethnic)的概念。比如在人口普查时并不问及“民族”,也不要求选择民族血统。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A. 淡化民族意识,强化公民意识 B. 回避民族问题,缓和民族矛盾 C. 模糊民族概念,消磨民族意志 D. 宣扬种族思想,实行种族歧视
|
|
1872—1893年,马克思、恩格斯先后为《共产党宣言》在各国出版撰写了7篇序言,每一篇序言都是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不同国情,对宣言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修改。这表明 A. 19世纪末欧洲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马克思主义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各国的革命运动 C.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灵活多变、缺乏普世价值 D. 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共产党宣言》
|
|
15至17世纪的欧洲海外扩张,首先意味着巨大的空间革命,同时意味着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国际权力的中心已从伊斯兰世界移向基督教世界。这场“空间革命”的意义是 A. 东西方贸易壁垒被打破 B. 基督教对世界文化征服的成功 C. 世界近代政治文明得以确立 D. 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加强
|
|
牛顿根据自已的研究成果,说地球是个扁球体,象只大桔子,并且准确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和扁平率,后被证实。该成果的意义是 A. 构成近代力学体系基础和近代物理学支柱 B. 印证理性的正确性,促进启蒙运动的兴起 C. 证明了自然科学具有预见力和理论指导性 D. 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
|
|
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第32编记载,对承租人以土地遭受火灾为由要求免除地租的申请,皇帝的批复如下:如果你耕种的土地遵受了意外的火灾,那么,你完全有理由要求免除地租。材料反映了 A. 罗马皇帝注意按法律办事 B. 罗马法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 罗马公民的法治观念淡薄 D. 罗马法具有一定的理性思想
|
|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A.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政治力量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我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于社会力量的能力。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该观点认为 A. 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 B. 资本力量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 C. 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影响政治和经济 D. 三力平衡政治引领是中国崛起的保障
|
|
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
|
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到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 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B. 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 C. 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 D. 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
|
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行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