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白银生产在16 世纪约为17000 吨,到17 世纪约为42000 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 B.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亚洲 C. 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疯狂掠夺 D. 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
|
|
《世界经济千年史》记载了一位欧洲航海家在探险活动中的新发现:“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其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
|
国务院《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合作领导人等重要会议; 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述活动体现我国新时期外交的特点是( ) A. 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B.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
20世纪50年代,对于即将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积极准备了方案,并将参加会议的国家除中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分为下面表中几种类型。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 A.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首次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 积极奉行不结盟政策
|
|||||||||
1988年2 月,台湾当局准许国民党员、干部赴大陆探亲、旅游; 7 月确定在维持官方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政策的前提下, “民间、间接、单向、渐进”开放两岸关系; 11月又宣布有条件地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病、奔丧。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 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B. “一国两制”得到两岸普遍认同 C. 两岸隔绝状态已经被打破 D. 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
|
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 A. 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 B.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
|
|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 宣告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
|
据1882 年某报纸新闻,无锡“本届蚕丝丰稔,各路收茧之庄鳞次栉比,较往年多至数倍。每家均设大灶烘焙蚕茧,兼有洋人设庄经收。各乡出数甚多,每日竟有三百担之谱,价亦增昂。”这说明当时的无锡地区( ) A. 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手工业仍保持着核心竞争力 C. 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D. 农业商品化的趋势逐渐增强
|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当时(18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 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 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 胜于出外生事冒险。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 重农抑商的风气 B. 农耕经济的领先 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