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三个伟大的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1919—1979年的60年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年三个时间节点上,谱写了历史乐章的主题是 A. 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 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 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觉醒 D. 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
|
1953年6月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对私营企业的利润分配提出了一个新的原则:即在企业的正当盈利中,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费、资方的股息红利等四个方面分配,简称“四马分肥”。这一办法 A. 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B. 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格局形成
|
|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中国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
|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它反映的20世纪五十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A. 建设经验缺乏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国际形势紧张 D. “左”倾错误泛滥
|
|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 A.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 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
|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
|
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
|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
|
一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关于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速度规模空前,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B. 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C.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美日放松侵略是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