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 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 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 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 存有“右”倾机会主义
|
|
下列是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的一首歌曲。它最早流行于 A. 1924—1927年 B. 1927—1937年 C. 1937—1945年 D. 1945—1949年
|
|
下面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此漫画 A. 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 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 C. 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 D. 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 A.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 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
|
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为首的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 A. 加剧了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B. 地方自保避战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C. 缓和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 地方实权派完全掌控国家外交事务
|
|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A. 三元里人民抗英 B. 反割台斗争 C. 左宗棠收复新疆 D. 义和团运动
|
|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设立“制钱局”,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发行了大量的不同规格的货币。在发行的货币中(如图),所用文字涉及到“國”字的,均以“囯”代替(以“王”取代“或”)。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定都之初,洪秀全十分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说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刻 C. 掌握金融权有利于巩固新生的农民政权 D. 利用发行天国的货币从经济上沉重打击清政府
|
|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 A. 致力维护国家主权 B.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 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 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秦朝的太尉 B. 唐朝的中书省 C. 宋朝的通判 D. 清朝的军机处
|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A. 中央的派出机构 B. 皇帝的顾问机构 C. 地方的自治机构 D. 中央的并列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