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 ①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
|
|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的盛衰》一文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 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创设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C. 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D. 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文明过渡的机遇
|
|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实质说明 A. 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B. 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 C. 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 D. 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
|
|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 城市 B. 都市 C. 草市 D. 夜市
|
|
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
|
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市镇与明朝以前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①多为商业中心 ②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④
|
|
宋朝时期,本来衣食国家、与市场联系有限的士卒、宗教人士、官吏、皇室成员等 人也积极介入商业,使宋代从事市场交换活动的人群变得复杂起来了,真可谓“全民经商”。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 B.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放宽 D. 社会上层可倚权获利
|
|
“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如贾三倍,君子是识。”(《诗经·大雅》)这两段材料的主题虽然是儒家思想,但也可以用来研究 A. 农业的产生 B. 商业的发展 C. 手工业的进步 D. 城市的变迁
|
|
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均与城门相通。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整个街面宽约50米。长安商业繁荣,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②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③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促进商业的繁荣 ④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 A. ②③ B. ③ C. ①② D. ②
|
|
“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 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C. 汉代中国获得“丝国”称号 D. 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