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学家的估计,1500年、1600年、1700年,就人均GDP而言,中国三年均为600,英国分别为796、906、1056。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陷于停滞未取得任何发展 B.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落后于英国 C.工业革命是英国人均GDP增加的主要原因 D.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中国
|
|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A.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
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 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
|
|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 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
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到:“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A. 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 B. 草市兴起 C. 管理严格 D. 坊市分开
|
|
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考察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 ) A. 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 B. 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 C. 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 D. 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
|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公田变为私田 B. 铁犁牛耕的出现 C. 国家走向统一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
|
据唐朝张途记载:“(安徽祁门县)山多而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这反映出当时祁门( ) A.以茶为业,获利颇丰 B.经济开放程度颇高 C.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 D.徽商群体已经形成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1)两人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根本分歧在哪里?这场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2)主张“根本解决”是什么含义?主张“根本解决”的人们做出了怎样的行动?其结果怎样?从中你获得了什么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