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 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C. 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
|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载:“他们于1855年4月第三次攻取武汉,并席卷湖北和江西,将曾国藩困在江西境内。……整个长江流域都落入了革命军之手,命运真是太照顾他们了。但就在他们胜利的巅峰,沉重的打击从其内部出现,革命运动被削弱到无可复元的地步”。这场运动 A.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
|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审判”历时31个月。法庭共开庭818次,有419名证人出庭作证、779人书面作证,受理证据4336份,英文审判记录48412页,认可、采纳证据3万余页,完成了1231页的判决书。由此表明 A. 日本侵略覆盖亚欧、北美地区 B. “东京审判”兼具复杂性和严谨性 C. 战后远东国际新秩序得以确立 D. “东京审判”根除了日本军国主义
|
|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 A. 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 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 C. 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D. 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
|
|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戛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法英两国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为此西方列强发动的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
|
法国媒体曾刊登一位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记述:“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材料反映的这场战争 A. 导致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破坏 B. 迫使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 将战火从广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 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
|
|
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B.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C.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D.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
|
|
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 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 C. 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 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
|
|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 A. 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 B. 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C. 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
|
《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赋予给事中“涂归”权力的主要目的是 A. .制衡行政运作程序 B. 保障君主独断之权 C.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D. 剥夺丞相行政权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