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史载:“天启二年,(宦官)魏忠贤用事,言官周宗建等首劾之,忠贤于是谋结外廷诸臣。秉谦及魏广微率先谄附。明年春,秉谦、广微遂俱入阁参机务。”这反映了明朝

A. 官员入内阁具有偶然性

B. 存在宦官干预朝政现象

C. 宦官掌控官员人阁权力

D. 内阁沦为宦官专权工具

 

英国学者克尔曾说:“经验毫无疑问地证明,对处于半文明状态、崇拜偶像、民族尚文的独特的中国而言,科举是最好的事物。”克尔意在强调科举制

A. 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

B. 保证了官员的廉洁高效

C. 避免了地方割据现象

D. 十分适合中国古代国情

 

史书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这表明实行之初的九品中正制

A. 沦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B. 可以防范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C. 完全不同于汉代的察举制

D. 主要以出身门第为选拔标准

 

据史书记载,宋代“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这一史料说明当时

A. 军政管理体制出现了混乱

B. 宰相已成为政府中的虚职

C. 皇帝可以临机决断不受约束

D. 枢密院无权处理军政事务

 

隋代实行州县制唐代实行道县制,宋代实行路县制,元代以来实行行省制,皆取法于秦汉郡县制,期间也有一些朝代试图打破秦汉郡县制的二级框架,但效果皆不理想。这说明秦朝推行郡县制

A. 使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 导致后世统治疆域扩大

C.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自双指出:“秦始皇心系天下,事无论大小都亲自过问并及时做出决定。他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用于书写文件的竹简的重量,每日给自己定下了工作量。”材料认为秦始皇

A. 昏庸无能

B. 勤政敬业

C. 才能突出

D. 专断独裁

 

汉代蔡邕说:“朕,我也。古者上下共称之,贵贱不嫌,则可以同号之义也……至秦,然后天子独以为称。”这个称谓的变化反映了

A. 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

B.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C. 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 秦朝的统治严酷残暴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王国维在此强调了当时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秩序

B. 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C. 天子与诸侯皆是兄弟甥舅关系

D. 周王对异姓封国难以统治

 

《礼记载》:“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而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 分裂的国家现状

B. 森严的等级秩序

C. 落后的管理制度

D. 皇权的至高无上

 

据史料记载:商汤建国之时,尚存诸侯三千余,与夏朝初建之时相比,“十损其七”,仅400余年间竟有70%的诸侯封国被消灭。这说明

A. 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B. 当时中国诸侯兼并战争非常残酷

C. 中华大地由分裂逐步走向大一统

D. 诸侯国数量下降源于生产力发展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01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007 26008 26009 26010 26011 26012 26013 26014 26015 26016 2601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