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 这些沿海地区受列强侵略较早 B. 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C. 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较早 D. 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 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属于近代洋务运动的企业 D. 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
|
董汝舟在《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讲道“(1840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这里,农民“纷纷离村”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B. 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C. 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D. 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
|
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土地问题,北魏、隋、唐都曾推行均田制,宋、明等朝都有高级官员主张恢复井田制。这些措施与设想的目的是 A. 保护小农生产,抑制商业发展 B. 抑制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 C. 确立土地私有,保护地主田产 D. 恢复周礼古制,实现儒家理想
|
|
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说:“明清时期,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能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影响。”二者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B.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 中西方的交流完全断绝 D. 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丝织业出现“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
下表是唐宋律令对丝织品输出规定的比较。由此可知 A. 宋代对外贸易比唐朝繁荣 B. 宋代对外贸易政府不加干预 C. 丝织品是宋代主要出口商品 D. 宋代的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
|
19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采用龙风、花乌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中国传统技术领先当时欧洲 B. 中国丝绸产品畅销欧洲 C. 中国制造垄断当时国际市场 D. 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
|
|
明清时期出现的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经济现象是 A. 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 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江南丝织业中出现雇佣关系 D. 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
|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从经济方面讲,宋朝面临中国有史以来最为显著的进步。下列文字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作其依据的是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 C. “万历盛时,资本在广陵者不啻三千万两” D.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