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李贽也自称为“异端”。这主要是因为他

A. 挑战正统儒学权威    B. 倡导君民共主

C. 主张“工商皆本”    D. 提倡经世致用

 

《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

A. 无为而治的思想

B. 外儒内法的观念

C. 尚贤非命的主张

D. 天人感应的学说

 

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

A. 货币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

B. 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 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D. 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

 

钱穆《国史大纲》中评价某土地制度“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该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屯田制    C. 均田制    D. 王田制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诗中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 商品经济完全取代自然经济    B. 男耕女织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C. 资本主义萌芽呈现强劲势头    D. 生产活动以村社为基本单位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军机处之所以能由筹办军务的临时机构,转而成为执掌军国大计的常设机构,完全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它设立于

A顺治年间

B.康熙年间

C.雍正年间

D.乾隆年间

 

“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与“士”字原初含义一致的是

A. 进士

B. “士、农、工、商”

C. 士大夫

D.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制度应为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世袭制

 

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运动,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发展到一个新高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协议上签字。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摘自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这场战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化。许许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战争中的实际观察,才真正认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周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战争在民族复兴史上的地位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角度归纳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因素。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改组国民党而采取的举措。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民革命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633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6325 26326 26327 26328 26329 26330 26331 26332 26333 26334 2633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