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古今中外的历史学家有着不同的阐释:宋代的司马光认为治史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强调“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些阐释共同强调 A. 史学的意义在于对过去的主观建构 B. 历史的奥秘存在于真实地还原过去中 C. 历史研究必然具有浓厚的个人倾向 D. 历史的价值在于客体与主体间的互动
|
|
2015年5月,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2017年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这说明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一体化对成员国的主权构成实质性侵犯 C. 一体化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D. 大国主导导致欧洲一体化进程深受制约
|
|
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表中苏联外贸总额的变化反映了
A. 二战爆发阻碍了世界贸易发展 B. 斯大林模式更加重视国内市场 C. 西方大国对苏联实行经济封锁 D. 苏联传统的农业国制约对外贸易
|
|||||||||||||||||||||||||
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 A. 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 B. 公民的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 C. 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 D. 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
|
1984年,我国政府对猪、鸡鸭、蛋品、蔬菜等的派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供应的办法,1985年又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国家实行合同订购的办法。这一举措 A. 加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干预 B. 促进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 C. 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1964年1月,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被外国媒体形象地称作“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得以实现的历史背景是 A.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 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 C. 法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D. 法国在亚洲影响力提升
|
|
抗战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以法币为基础发行根据地货币,保护法币的主体地位;配合物资战,对物资在根据地的输出和伪币的输入实行限制,对对外贸易实行控制;保护法币,使其沉于民间,防止被伪币套取。这些举措 A. 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经济支持 B. 挫败了日寇对华经济侵略 C. 体现了国共团结抗日的精神 D. 体现了工农政权的性质
|
|
据统计,中国近代棉纱进口占全部进口总值的比重,1891-1893年为14.6%,1901-1903年为18.6%,此后,棉纱进口大幅度下降,且棉纱开始出口。中国近代棉纱进出口的变化说明 A.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B. 列强逐步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 国内资本主义商业市场形成 D. 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水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上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
|
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 东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不断完善 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