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不假外求”。□内所填入的词应该是 A.纲常 B.太极 C.良知 D.仁者
|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观点 ①认为宇宙统一于“心”,即意识 ②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③把宇宙中的某种精神力量作为世界的本原 ④ 是主观唯心主义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
|
“吾国当西汉时,学术之中心,在于学校。魏晋以后,则学校有名无实,教育之权,遂全移于私家之手。”这一现象反映出 A. 专制集权统治遭到削弱 B. 私学兴起于思想界的繁荣 C. 儒学至尊的地位被取代 D. 造纸术改进推动文化传播
|
|
唐代李翱在《复性说》中说,人性本善,圣人凡人,本无差别,只是圣人不惑,不为情欲所累,所以不失本性;而凡人往往溺于情欲,因而丧失本性。凡人只要“妄情灭息”,才能“本性清明”。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发明本心,致良知 C.性相近,习相远 D.人人皆可以为圣
|
|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年)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丈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应当时在邺下地区 A. 妇女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B. 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 C.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D. 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B. 反映了理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C. 体现了学者对大同世界的理想追求 D. 理学禁锢了人的思想
|
|
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又说:“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毕竟以理为主。”这表明,宋代儒学家开始从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指: A. 万事万物的本原 B. 天理与人欲 C. 天人之间的关系 D. 人的本性
|
|
清人沈起凤撰写的《谐铎》中载:“荆溪某氏,年十七适仕族某,半载而寡,遗腹产一子。氏抚孤守节,年八十余,孙曾林立。临终,召孙曾辈媳妇,环侍床下,曰‘……然晨风夜雨,冷壁孤灯,颇难禁受。……因此知守寡之难,勿勉强而行之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女子的行为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 B. 该女子深受理学束缚人性之苦 C. 该文在当时大受欢迎,令人大受启发 D. 该文体现了对理学“灭人欲”的反思
|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路德1483年出生在德意志,1501年在大学攻读哲学和法学,信仰虔诚。1505年弃学业加入修道院当修道士,希望通过苦修获得上帝的赦免,1510年,路德前往罗马城,他对罗马教廷道德败坏非常失望,萌生对教会赎罪制度的怀疑。1512年,被任命为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潜心专研《圣经》,悟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1517年他宣布反对赎罪券,写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摘编吴于谨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篇》 材料二孙祥民先生指出:宗教改革是在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之后,在宗教社会的西方,它更大更深远地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概括路德宗教信仰的心路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历史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对宗教改革的评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