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 ——《史纪•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商君书•更法》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商鞅所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动? (2)材料三中的“务本”是什么意思?“王制”指什么? (3)从上述材料中,引用一句原文,概括商鞅所为的历史作用。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
在古代改革中,往往都会涉及土地制度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战国策》说商鞅“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废止“田里不粥(‘粥’同‘鬻’,音yù)”的原则。所谓“阡陌”,指“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之相应的纵横道路,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 材料二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就是关于国有土地还授的规定。按照这个规定,凡成丁男子(年十五至七十)则从国有土地中授给露田(只准种庄稼,不准栽树之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此即所谓“正田”。如果需要休耕,则加倍授露田,称为“倍田”。 ——田雨《谈北魏均田制的内容与性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对土地制度所做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魏均田制的实行发挥的进步作用。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材料二: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梭伦改革的内容有何特点? 根据这一规定,雅典社会中的哪一个阶层的政治地位会大大提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对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所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
|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
|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以财产多寡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 D.颁布“解负令
|
|
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 ①颁布“解负令”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
|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 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B. 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 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D. 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
|
梭伦改革后,陪审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等级公民中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
|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1)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2)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及其经济实力增长(3)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4)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先后变法 A. (1)(2)(3) B. (3)(4) C. (1)(2)(3)(4) D. (2)(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