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 A. 重视血缘 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 家国一体观念 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
|
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 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 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 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
|
中国传统社会,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这表明在传统社会 A.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B.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C.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 尊卑观念根深蒂固
|
|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 A. 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 B. 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 C. 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 D. 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
|
|
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了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哪个国家的代议制形式?指出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两国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的不同。 (3)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谈谈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联系两国实际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关明清时期苏州地区经济):迨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引自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引自何良俊《四友斋丛书》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风俗考》 材料二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苏州经济的新现象。 (2)据材料二指出雍正帝是如何看待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关系?其依据是什么?
|
|
《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原因是: A. 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B. 它便利了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大举向我国东北扩张经济势力 C. 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割离几十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 它迫使清政府大量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
|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对此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言论符合史实的有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的权利了 ③法国: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
|
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