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 这表明 A. 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 B. 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 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 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
|
2013年12月19日,部分美国参议员提出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白宫发言人卡尼立即作出回应,称若议案获得通过,奥巴马将动用否决权。由此可见 A. 奥巴马的权力至高无上 B. 参议员的权力高于奥巴马 C. 奥巴马与国会存在制约关系 D. 奥巴马只拥有否决权
|
|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 一届人大全面拨乱反正,制定国家的根本大法 B. 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 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
|
“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获以断来路?是以开馆应拟绞罪,律例早有明条,而历年未闻绞过一人,办过一案,几使例同虚设,其为包庇可知”(1838年9月林则徐奏折)。由此可见,林则徐认为禁烟的关键是 A. 禁止吸食 B. 整顿吏治 C. 严惩贩卖 D. 断绝外贸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袁世凯在就任民国元首之后,马上出手遏制蒙藏分离主义运动,在劝告库伦哲布尊丹巴活佛放弃独立的信中,袁世凯反驳哲布尊丹巴对“大清”与“中国”的刻意区分,指出至库伦独立,前清并来允行,中华民国亦断无允准之理。库伦本为民国领土?甚盼熟筹利害,棱我民国受于前清之领土及统治权完全无缺。” 《劝谕蒙藏令》宣布现在政体改建共和,五大民族,均与内地平等。务使蒙藏人民,一切公权、私权。均与内地平等,以昭大同而享清福。”不久。袁世凯又发布命令说现在五族共和,凡蒙,藏,回各地方,同为我中华国领土,则蒙、藏、回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自不能如帝制时代再有藩属名称。此后蒙,藏,回疆等处.自应统筹规划,口谋内政之统一。而冀民族之大同。” ——摘编自章永乐《“大妥协”: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主权连续性》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袁世凯政府针对蒙藏分离主义运动的态度。 (2)简要评析袁世凯政府针对蒙藏分离主义运动采取的主要对策。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日本投降后……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 材料二:“(甲)保证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乙)建立尊重他国权利,支持表现了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的美国之目的,和平的、负责的政府。” ——1945年9月22日,日本投降后美国对日基本方针的声明 材料三:“我们不仅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 ——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的演说 (1)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是否恪守了《波茨坦公告》?为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历史背最。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宋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年),赋税总收入为3559万贯,其中农业两税为2321万贯,约占65%;茶、盐、酒、商等税为1238万贯,约占35%,农业两税收入的占比最大。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 赋税总收入为5723万贯,两税为2762万贯,占48%;其他税入为2936万贯,占52%,开始超过两税。仁宗时期,陕西用兵,财政收支增多。庆历时商税收入已达1975万贯,酒税已达1710万贯,盐税为715万贯,这三项收入共计4400万贯,超过农业两税收入。神宗熙丰年间赋税总收入为7070万贯,两税为2162万贯,占30%,其他税入为4911万贯,占70%。即财政收入2/3以上来自农业两税以外的赋税。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北宋赋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北宋赋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刚刚过去的20世纪被认为是发展最快、情况最为复杂的世纪,而它对21世纪的影响正被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知。但人们对20世纪的认识大相径庭。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所谓“民主资本主义与极权共产主义”斗争说;“美国世纪”说;“伟大世纪”说。 评论材料中关于20世纪的观点。(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提出新的观点亦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
工业城市的兴起见证了经济繁荣的奇迹。也使人们给尝了“城市病”的种种弊端和苦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19世纪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工厂生在自认为最有利于英经济活动的土地上任意建造厂房。在量彻斯特、伯明輸等城市,狭窄且不规則的街道上工业建筑和居民建筑混杂交积在一起,工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水和浓烟在城市里蔓延……到19世纪早期,几乎所有快速增长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都达到了每英亩300人,低矮的工人住宅区到处都是水洼。被垃圾、废弃物和臭气所包围……日益突出的城市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848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法案涵盖了对城市街道、住房、卫生设施和公共空间进行治理的内容,确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物质环境实行管理的原则。随后,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佳房与城市規划的一系到法案,至19世纪末英国城市规划基本得到完善。 ——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城市规划与城市病治理研究》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的设立和扩张,中外贸易的推进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上海人口由1843年的27 万增长量1910年的128万余人。但这些人口主要是追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敞而流入上海,当时的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远不及实际需求,导致流入城市者大多成为触目皆是的城市贫民,被迫在城市边缘地带搭建了成片的窝棚栖身……上海开埠后的城市行政格局,实行华洋分治,近代西方样式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已经较为广泛地进入以租界为中心的上海城市生活领域,城市管理也趋制度化;在租界以外的华界如豫园所在的上海老城区,尽管人口拥挤,近代市政设施却几无踪影……随着上海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如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沿淞沪铁路天通庵与江湾车站之间,有威士力革厂,傍江湾河而立,凡厂中秽水,皆于河中。”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近代成市化进程中。 ——摘编自戴鞍钢《城市化与“城市病”——以近代上海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英中两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出现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中两国城市治理效果不同的原因。
|
|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