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三民主义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B. 更多的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C. 以农村为中心的革命新形势出现 D. 部分国民党人继续弘扬新三民主义
|
|
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由此可见 A. 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 B. 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 C. 革命党起义刺激清政府变革 D. 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
|
|
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前,长江的航运业为外国公司垄断,但这些公司却有很大比重的华人资本,“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不少洋行的许多轮船实际为华商所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列强尚未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B. 中国近代造船业初步发展 C. 新式航运需要专业化的管理 D. 政府支持中外合资的模式
|
|
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移民运动,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规模庞大。下表为当时长久迁居该地区的移民原因分类表。在这四类移民中,前三类占绝大多数。据此可以推断
A. 战乱与移民迁徙无关 B. 长江流域开发重心向中上游转移 C. 强制性移民占比较大 D. 政府的传统政策制约了区域开发
|
|||||||||
下表为不同史籍中与崔彧有关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崔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 B. 卢世荣遭致崔彧妒忌与攻击 C. 御史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D. 崔彧因秩卑权重而积极监察
|
|||||||||||
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B.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 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 D.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
|
|
公元1世纪初,王充在《论衡》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两部作品都 A. 主张秉持实诚的作风 B. 反对儒家思想神学化趋势 C. 因切中时弊而被重视 D. 表达了对社会稳定的期盼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8世纪中叶,世界上的几个地区——西欧的英国、中国的长江三角洲、日本——都出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它们在许多方面体现了相同的特征。这些地区高产的农业带来了人口的显著增加,而人口的增加反过来刺激了生产的专门化,并使很多人可以脱离农业从事其他的手工劳动。 ——《新全球史》 (1)材料一“相同特征”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相同特征”对中英两国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 材料二: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车间经理催促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 ——《新全球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生产劳动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分析其出现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1800年,欧洲人口达10万的大城市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没有。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过150座,有650万人口的伦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接下来是420万人口的纽约,330万人口的巴黎和270万人口的柏林。 ——《新全球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4)请你为本小题拟一个主题。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大规模整修颐和园。与此同时,慈禧太后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中国近代海军史》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慈禧太后不挪用海军军费,清政府能打赢甲午中日战争吗?说明理由。 材料二:甲午前夕英国的阿摩士庄厂……(将)世界最快、时速二十三海里的四千吨巡洋舰,奉献给这位中国“宰相”。英人知道李鸿章是内行,非买不可;鸿章也自知非买不可……举朝只有一个行家,余子碌碌,众口铄金,他就买不成了。结果这条船被日本买去,就变成后来日本的“吉野”号。 ——《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日本天皇为筹集资金购买“吉野”,甚至宣布自己从此到击败大清国,一日只吃一餐,皇太后捐出了自己的首饰,由于天皇的举动激起民众的民族自尊,使得民众踊跃捐献购买“吉野”,日本商人和民间发起了“‘吉野号’募捐会”,后来募集到的银两可以买三艘“吉野号”。半年后,日本政府把吉野开回了自己的港口。 ——360百科·吉野号 (2)对比分析材料二、三,归纳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除了“镇远”舰的护理管带杨用霖选择了比较军人化的“吞枪自杀”的自杀方式之外,包括北洋海军的最高指挥官——海军提督丁汝昌、“定远”舰管带刘步蟾、“镇远”舰管带林泰曾等一些海军主要将领,最后都是选择了“吞食鸦片”的自杀方式。这样的一种在全世界军人中都应该算做颇为罕见的自杀方式,令这些北洋海军主要将官的死亡,多少染上了一丝异样的色彩。 ——《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你如何看待北洋海军高级将领的自杀行为?又如何认识其自杀的方式?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二: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袁世凯获取临时大总统途径的叙述有何差别?你认为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革命党人同意让出政权,袁世凯则答应逼清帝退位并赞同实行“共和”。……袁世凯在得到南方革命党人同意让权的确切保证后,立即对清帝实行逼宫。授意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实行共和,否则,将率军进攻北京。(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接受优待条件,正式退位。……次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近代史卷》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的叙史角度有何不同?请以材料三为依据,评价袁世凯获取临时大总统的途径? (3)综上,结合相关理论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分析认定“袁世凯获取临时大总统的途径”这一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