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迟疑之后,英国虽然有引以自豪的岛国独立传统,但还是决定加入这一组织,同样加入进来的还有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中期,芬兰、瑞典和奥地利也加入进来。这一共同体,现在叫做欧盟。”欧盟的出现( ) A.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B. 形成了统一的欧洲市场 C.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 D. 降低了民族主义情绪
|
|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D.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改造当时的中国社会中,最能体现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当时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措施是 A. 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B.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宣布国内各民族平等 D. 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
|
|
新中国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的学校。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读是 A. 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 B. 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 C. 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 D. 我国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
|
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 C.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
|
|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是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他在位时不仅积极研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点。然而其主张却不容于当世,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列强侵华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 B.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艰难曲折 C. 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D. 中西隔绝影响了国人的认识
|
|
清代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此现象反映了 A. 封建官僚体制下世泽的延续 B. 封建官僚体制有很大的弹性 C. 南方士人在科考中占据优势 D. 科举制失去了人才选拔功能
|
|
元祐五年(1090年)规定:“凡私自刊刻实录或会要着,徒二年,告者赏緡钱十万。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违者杖一百。”宋朝此举的目的是 A. 严禁刊印历史和政治类书籍 B. 规范图书市场以避免无序竞争 C. 严格图书审查以维护其统治 D. 实施版权保护以维护作者利益
|
|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理学家重视“孔颜之乐”意在 A. 追求以仁为核心的主体自由 B. 发扬“格物致知”的治学精神 C. 弘扬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D. 重新构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