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有关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1917年)的材料: 在2月3日,我曾正式向你们提出德意志帝国政府的特别通告,通告说,它已立意在2月1日和2月1日以后……要用潜水艇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只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于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正式接受如此强加于美国的交战地位…… 当我们采取这些措施,这些极重要的措施之时,让我们充分了解,并使举世皆知我们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如今,我们的目的仍和从前一样,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树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 我们现在正在接受这种敌对目的的挑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保障,而各国的信义与自由也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请回答: (1)演说中提到德国“最近的行为”指的是什么? (2)美国是何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3)美国参战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用你掌握的史实驳斥威尔逊演说中的伪善言词。 (4)美国参战起了什么作用?
|
|
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 维护世界和平 C. 争夺世界霸权 D. 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
|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 A、日德兰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马恩河战役
|
|
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一战中 A. 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 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 首次使用坦克的战役 D. 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
|
施里芬计划是德国军事家施里芬制订的作战计划,其特点是速战速决。使这一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A. 东普鲁士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马恩河战役 D. 凡尔登战役
|
|
材料一1947年3月,美国前总统向国会提出咨文,声称共产主义威胁了世界和平与美国安全,“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 材料四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几种潜在的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1)结合材料一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的威胁”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所采取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面临着哪些“潜在力量”的挑战?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20世纪后半期,世界政治格局存在怎样的发展趋势。
|
|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市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摘自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四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标着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经过充分审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原因。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比较两部宪法性质的不同之处?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历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图3) 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 (2)材料二中“1954年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美国方面)有哪些?
|
|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成为阻挠欧洲地区联合的主要障碍 B.试图建立由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 C.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D.欲改变其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以传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②坚持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③要制订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加强科研投入和重视教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