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 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
|
《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下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革命性: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斗争的最高峰 B. 空想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D. 空想性: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在当时无法实现,违背了小生产者的本性
|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 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 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
|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必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约法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 ) A.效法美国 B.效法法国 C.维护总统的权力 D.约束总统的权力
|
|
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四艘老旧的舰船,缓缓驶出三亚榆林港,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阅。这是沉默多年的中国海军重返南海的一次努力,也是晚清时期一次意义深远的主权宣示行动。近代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始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鸦片战争的炮声震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西学的浪潮冲击着古老的华夏文明。近代中国经历了“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以俄为师”的演进过程。这种演进过程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经济 B.救亡图存 C.中体西用 D.反对专制
|
|
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
|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 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 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 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元年李世民指出:“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此后多次指示臣下:“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轻出诏令”。“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李世民自己先后怒杀大理丞张蕴古和交州都督卢祖尚以后,又再三追悔,自责思虑“不审”,甚至斥责臣僚们不该不加谏阻,以致错杀了人,因此当时虽然已有“三复奏”,即死刑执行前应向皇帝请示三次的规定,但他认为并没有解决问题,于是又规定了“五复奏”、即决前一日、二日复奏,执行之日又三复奏的制度。并且规定:“自今门下复理,有据法合死而情可宥者,宜录状奏”。 材料二“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论君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太宗法制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的影响。
|
|
“贞观之初,率土荒俭,一匹绢才得一斗粟……自五六年来,频岁丰稔,一匹绢得粟十余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准确的是 A. 农业生产发展,粮食价格下降 B. 丝织品质量提高,价格上涨 C. 农产品、丝织品大量投放市场 D. 唐政府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