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宋朝与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环保措施对各自经济发展的影响。
|
|
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 A. 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 苏联科技上的优势明显 C. 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D. 美苏冷战表现出新特点
|
|
苏共中央规定:1968至1975年,农村硬化公路年筑里程大于4万千米。公路的修养费,除国家拨款、汽车企业提成外,将向有个人轻便汽车的公民酌收少量款项。这可以说明 A. 工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反映 B. 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私有制 C. 政府计划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D. 斯大林模式得到实质性突破
|
|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这一设计 A. 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 B. 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 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 D. 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
|
|
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侧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反映出 A. 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B. 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 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情感
|
|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据统计,农村的耕读小学在校学生达2400万人,占全国小学学生总数的20%;半工半读农业中学有5.3万所,学生310万人,占全国中学学生总数的25%。由此可知 A. 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的破坏 B. 教育改革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 C.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D. 高等教育实现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
晋察冀边区,据北岳区24个村的调查,1937—1942年,地主富农共当出土地559.04亩,占全部当出土地的71.8%。……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减租彻底的地区,1943年以来地主土地有50%至80%转归农民手中。材料说明 A. 土地革命使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B. 日伪军破坏了北方农村生产力 C. 封建土地制度已经基本被消灭 D. 民族革命可实现阶级革命目标
|
|
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共和观念风行 B.帝制基础尽除 C. 传统文化皆废 D.民权高度发达
|
|
下面是甲午战后中日两国报刊上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反映出
A. 大中华思想下的历史误区 B. 主观情感影响历史记录 C. 主观想象不具备史料价值 D. 大众媒体刊载不足为据
|
|||
明太祖以重刑惩处违禁违制官员,二十年间诛杀贪官上万,结果贪腐现象并未减少,而且还出现了大量的窝案、串案。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监察机构严重缺失 B. 科举制度走向僵化 C. 权力缺乏有效制约 D. 程朱理学地位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