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到:“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
|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C.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
|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
|
|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
|
总结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经验教训,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要想从越南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首先必须承认我们的失败……我们对敌友分析上的失误,反映出我们完全忽视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民的政治信仰及其领导人的个性特征与习惯。在我们与苏联不断发生的对抗中,也经常出现这种失误——如在柏林、古巴、中东等问题上。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1996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苏在柏林、古巴问题上的对抗事件。 (2)概括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
|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 意识形态的不同 B. 经济水平的差距 C. 军事力量的失衡 D. 国家利益的冲突
|
|
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核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 A.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 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下 C. 开始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D.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他所指的是 A. 第一次柏林危机 B. 第二次柏林危机 C. 古巴导弹危机 D. 越南战争
|
|
美苏军备竞赛的结果是 ①造成了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 ②美国是最后的胜利者 ③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 ④两国之间因此发生了直接的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