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题文)下列属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③武装起义

④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小明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时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你认为他应该借助下列哪一部历史文献

A. 《论十大关系》

B. 《新民主主义论》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研。”(注:妙香山位于朝鲜半岛)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③②④①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A. 千里挺进大别山

B. 百万雄师过长江

C. 挺进大西南

D. 挥师大西北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第五次反“围剿”    D. 长征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主要是基于

A. 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

B.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C.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观察下图,毛泽东主办该讲习所的目的在于通过它培养农民干部

A. 为中国的创立奠定基础

B. 适应国民革命发展的需要

C. 为农村根据地培养骨干

D. 促进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

 

毛泽东离开韶山时,曾抄写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诗以言志。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抄写这首诗表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襟

B.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到新式学堂学习

C. 毛泽东离开韶山是为了更多地接触各阶层人民,了解社会

D. 在离开韶山之前,毛泽东曾接受过近代科学知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的演说中宣布,世界历史的这一 时刻,每一个 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自由民主的西方和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的东 方6由于共产主义从本质上讲是对外扩张的,所以自由世界必须建立起防护城垒,制止它的 扩张。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 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 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从“两 极”格局到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仍在危及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冷战的“伤痕遗产”。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总统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为此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股股新的力量”如何“振荡 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留下了哪些“伤痕遗产”。你认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消除“冷 战”的“伤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0465/68464) 首页 上一页 30460 30461 30462 30463 30464 30465 30466 30467 30468 30469 3047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