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某同学做了一张关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探索历程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应为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B. 南昌起义、长征胜利会师

C. 秋收起义、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 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亊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 就”。这一“革命的火焰”是指

A. 国民革命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

C. 红军长征

D. 解放战争

 

下图为《新青年》在不同时段发表的文章中涉及“革命”一词所占的比例。出现这一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五四运动的发生    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 国共合作的实现    D. 土地革命的进行

 

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一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 沙皇武力镇压革命

B. 两个政权并存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俄国退出一战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一举而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的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这表明巴黎公社

A. 是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尝试

B. 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

C.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太原市某中学高一(1)班学生承担 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其资料搜集如下图。据 此推断其承担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能是

 

A. 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B.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史    C. 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    D.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五四知识分子认为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 易以自由的自治 的国民政治也”。这反映的五四精神是

A. 爱国精神    B. 自强精神    C. 民主精神    D. 科学精神

 

有学者认为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搅和在一起是近代中国政治体制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 辛亥革命基本完成了前一个历史任务,但没有完成后一个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和

 

历史局限性就在这里。”此处的“历史贡献”是指

A. 实现了民族独立    B. 推翻了满清贵族的统治    C. 结束了君主专制统治    D.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宋教仁说我们要停止一切运动,来专注于选举 运动……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 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地监督政府, 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宋教仁此说的法律依据是

A. 《钦定宪法大纲》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中华民国约法》    D. 《中华民国宪法》

 

—位西方历史学家说:到这个时候,“它(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 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中国沦落至此地步是因为签订 了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0467/68464) 首页 上一页 30462 30463 30464 30465 30466 30467 30468 30469 30470 30471 3047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