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A. 渗透近代科学思想 B. 汇总历代农学成就 C. 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 突破传统科技藩篱
|
|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到语言补实、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
|
朱熹在《朱子家训》中说“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体现了 A. 儒学“学而优则仕”的传统 B. 朱熹心忧天下的情怀 C. 当时社会主流思想已经转变 D. 朱熹对子孙寄予厚望
|
|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都 A. 处于青铜时代 B. 重视人的作用 C. 分裂走向统一 D. 商品经济繁荣
|
|
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曲线图”理解准确的是 A. a点是战国时期,儒家处于是显学地位 B. b点是西汉初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C. c点是魏晋时期,儒家与佛道相融合 D. d点是南宋以后,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西汉官员在谈到盐铁官营时指出:“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排挤)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面用足。”这表明盐铁官营 A. 使政府获得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 B. 基本解除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 阻碍了社会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 以解决军费问题为主要目的
|
|
据《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记载,1822年发生在十三行的一场大火持续七昼夜,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竞流出一二里地,大火烧毁的财物价值4000万两白银。这表明 A. 朝贡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B. 中外商贸往来的密切 C. 十三行是中外文化交汇区 D. 中外贸易额数量巨大
|
|
清代,广东地区的荔枝产业竞争激烈,强者成为“家有荔校千枝”的大户,而弱者则被排挤以至破产沦为大户的雇工。这说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 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城扩展 B. 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 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D. 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
|
明中叶以来,徽商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无徽不成镇“之谚……他们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神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城,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一现象 A. 恢复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 加剧了晚明的政治腐败 D. 破坏了周边村镇的小农经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