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的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
|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 的频度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 国民大革命推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场爱国运动是 A. 反割台斗争 B. 保路运动 C. 黄花岗起义 D. 五四运动
|
|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A. 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C. 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 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
|
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慈禧曾对怀来 知县吴永哭诉道:“连日历行数百里,不得饮食,既冷且饿。昨夜我与皇帝仅得一板凳相与贴背而坐,仰望达旦。”这段史事应出现在 ( ) A. 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 B.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 C. 戊戌变法康梁得势时 D.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
|
|
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中日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A. 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 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
|
|
东王杨秀清对英国驻华公使文翰说:“天下本一家,四海皆兄弟。尔远人愿为藩属,天下欢乐,天父、天兄亦欢乐。既衷心归顺,是以降旨尔头人及众兄弟,可随意来天京,或效力、或通商,出入城门,均不禁阻,以顺天意。”文中主要渗透了 A. 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 B. 联合洋人共同反抗清朝 C. 继续坚持传统理藩外 交 D. 太平天国统治符合天意
|
|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清政府按照国际法中关于领海的规定,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B. 完全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
|
中国学者蒋廷黼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 A. 工业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B.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C. 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的要求 D.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延伸
|
|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