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从康照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可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官员有密奏权,雍正时扩大到1200余人。这反映了清朝

A. 宰相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对官员的监察和控制更严

D.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期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等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面大加宣传。同时,新政府也将王关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于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材料主要说明

A.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

B. 王夫之的儒学思想影响深远

C. 清政府企图靠汉人挽救困局

D. 历史评价很难做到公正客观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冲提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其主要目的是

A. 宣扬君权神授

B. 主张以德治民

C. 强调天人感应

D. 强化三纲五常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农业生产概况比较表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年人均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45石

西北屯垦区

74小亩

29石

 

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经济重心逐渐转移至南方

B. 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 地理环境央定农业生产水平

 

分封从本质上来说,仍是社群自治的延续。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并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材料主要强调西周的分封制度

A. 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 主要依据血缘来分封诸侯

C. 实质上仍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

D. 促使中央对地方形成垂直管理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文艺复兴从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墓,把文学从旧思想禁箍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作家蒙田宣告:“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托玛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陈独秀强调“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种光荣”;但丁高呼,“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

——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文学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学者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19世纪全球化中的中国》一文中论述世界贸易发展的现状时,用到了以下一些词汇:

丝绸、瓷器、香料、白银、鸦片、呢绒制品、工业品

请选择上述的3至4个词汇,参考所给的图片,确定一个观点或者视角,对19世纪及其以前的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进行论证。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时代的帝都北京是权力的象征,核心功能是国家政治管理中心。内城以皇城、紫禁城为中心,“分列八旗,拱卫皇居”,严禁经商、生产,维护皇权的权威,体现专制社会的秩序安排。直至1900年之前,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代,落后于青岛、广州等城市,更落后于后来居上的上海。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中央公园是由清帝退位后,社稷坛改建的,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也是在1913年后。少得可怜的商业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王府井大街毗邻使馆区,外交使节和侨民众多,附近又是达官显贵的住宅和官府,消费群体高档化和西洋化,成为京城少数的商业街区。

——据习五一《民国时期北京的城市功能与城市空间》改编

材料二近代工业的出现使资金、技术、人才集中于城市,城市开始从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转向以生产消费功能为主,经济上取得对农村的支配地位。城市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工商业人口比重增加,工人、士绅、企业家、银行家、记者、商人、买办等构成城市新兴阶层。租界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起着示范引导作用。上海英租界由领事召集选出董事会,下设工部局,内设财政、税收、工程、警察等负责租界管理。这种机制颇似西方城市的行政制度。租界的市政条例很多,如人车分道等,增强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租界影响华界,华界模仿租界,推动着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城市建设开始注重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以官府、祭祀坛殿、寺庙为中心的布局被以商业街区和市民活动空间为核心的格局代替,人们根据交通、生产、环境和消闲的因素设计城市。上海公共租界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建高标准的碎石马路,电报电话、照明系统、邮政系统得以建立。城市向开放、多元、快节奏的工业生活方式变迁。通商口岸城市形成一种亦中亦西的殖民地色彩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消费格局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化。观念的更新是人们消费变化的思想根源。在物质生活领域最先打破等级制,消费走向大众化、平民化。

——据田兵权《简议中国城市的近代转型》改编

(1)依据材料一概述晚清时期北京城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期北京城市近代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城市的近代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入21世纪,延续了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有所加强。各种不同层次的区域经济集团数量大量增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果明显,许多国家为谋求自身利益发展,积极参与许多不同领域的区域经济集团。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趋势使

A. 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联系更加紧密

B.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受到严峻挑战

C. 脱离经济集团的国家经济发展愈加困难

D. 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矛盾成为世界重要问题

 

下面是一幅柏林某个时期的城市状况简图。这幅简图反映出

A. 西欧政治上的紧张和对峙

B. “冷战”造成的民族分裂

C. 美苏争霸发展中的基本态势

D. 局部热战下的国际关系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4504/68464) 首页 上一页 34499 34500 34501 34502 34503 34504 34505 34506 34507 34508 3450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