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在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记述中有“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由此推断这一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天平天国 C. 义和团运动 D. 辛亥革命
|
|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
|
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该条约: A.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B.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C.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
清代军机大臣曹振庸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深得历代君主欢心。其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这反应 A.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 内阁要参与机要事务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
|
下图中的四个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古代的重要都城,其中发生在③处的历史事件是 A. 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B.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C.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 D.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
|
北宋设三司使,直接对皇帝负责,“举四海之大,而一毫之用必会与三司”。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提高政府财政收入 D. 解决行政效率低下弊端
|
|
汉代主父偃建议汉武帝采纳某项措施时谈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这项措施是 A. 三公九卿 B. 推恩令 C. 郡国并行 D. 三省六部
|
|
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友仁(时任外交部长)认为租界的自治权是中国主权的象征,而现在各处的租界,其原始章程大多数是由地方官与各国领事签订;中国地方官本无权割地与人,也不能允许外国在中国领土上行使主权;因此如将各国租界的形成,解释为“割地”或“设定外国公权”,并不符合原定合同的实际意义,因订合同者的行为是一种“无权行为”,而且前盛行于租界的外国行政权,也毫无法律上的根据。他尖锐地指出“此等事实上攘夺,全由外交当局麻木所酿成”,决心在自己的任期内逐渐收回租界的外国行政权。1926年11月,国民革命军武装通过汉口英租界,广州英领事向国民政府外交部提出抗议,陈友仁严词驳复“汉口租界章程本来系于中国主权准许之下一种自治法规,主权者之行为,对于其所准许或曾经准许之法规,本来不生违法之问题”,英领事无辞反驳,只得作罢。 ——钱玉莉《革命外交家陈友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租界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外交家陈友仁收回租界行政权的方法的特征。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决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已主义的两面手法。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