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1763年间,西北欧强国荷兰、法国和英国赶上并超过了西、葡两国。这一发展对于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它使西北欧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最生气勃勃的地区。”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西班牙与葡萄牙自身的衰落 B. 英法两国国力超过西班牙、葡萄牙 C.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 殖民扩张的影响
|
|
有学者研究发现,关于白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唐代人与明朝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唐代人认为铜钱重要,白银一无是处。明朝的有关论述却认为只有白银能够充当货币。导致这种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B. 世界联系程度的不同 C. 政府商业政策的不同 D. 对外开放程度的不同
|
|
下图为《东汉集市画像砖》拓片。画面左右上角分别刻有“北市门”、“南市门”。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市场交易发展繁荣 B. 农产品大量商品化 C. 专业市场开始形成 D.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
|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明淸时期,苏州家训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与其他地区相比,苏州家训中“禁戒”尤多,尤其强调戒禁赌博、诉讼和酒色。这折射出当时苏州 A. 社会秩序严重混乱 B. 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C. 传统文化保存良好 D. 社会风气积极向上
|
|
明万历二十七年,山东临清爆发了驱逐税监马堂的暴动,临清每年上缴朝廷的田赋只有七八万两白银,但马堂从这里收走的工商税却达十几万两。这反映出当时临清 A. 居民鄙视从商的思想 B. 商品经济较为繁荣 C. 商人的政治地位较高 D. 官府鼓励商业经营
|
|
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建立了商税、市税、关税制度。春秋时,齐国市税在各国中最高,为总货物的2%,关税为1%。到了战国,各国的市、关税总和可达到总货值的10%。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 B. 税收制度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C. 诸侯争霸为商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D. 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致富的重要手段
|
|
《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理由应是 A. 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 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 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
|
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所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这表明 A. 官营手工业地位被民营所取代 B.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 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
|
|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 A. 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 B. 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 C. 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 D. 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
|
|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普查户口,编成户口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各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军、民、匠三大类、这一措施便于 A. 抑制土地兼并 B. 发展商品经济 C. 调和阶级矛盾 D. 强化社会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