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传国保存着一张《滕县人民委员会清产核资批准通知书》,其父亲新中国成立前做小生意,新中国成立后经营日用百货店,1957年1月把家中的积蓄入股到薛城面粉厂,得到了这张特殊的“股票”。这张“股票” A. 说明国家重点鼓励股份制企业发展 B. 是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 C. 见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 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
|
|
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取消观念。”这说明 A. 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 B. 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 C. 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 D. 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
|
|
导致下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 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 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C. 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
|
下表为江南口岸城市人口(1891—1911年)统计。据此可知
A. 江南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 B. 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 C. 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 D. 江南自然经济瓦解加速
|
|||||||||||||||||||||||||
明代晚期,南京的士大夫仅是所戴头巾,就有汉巾、晋巾、唐巾、不唐不晋巾、诸葛巾、东坡巾、阳明巾、九华巾、逍遥巾等多种,可谓殊形诡制,日异月新。这表明当时南京 A. 经济发展冲击社会生活 B. 成为全国商业中心 C. 传统道德观念已经沦丧 D. 文化复古之风流行
|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中国古代同一问题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 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 B. 政权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 C. 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 D. 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
|
|||||||
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 A. 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 B. 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 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 D. 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
|
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A. 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 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 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 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清末民初,鉴于鸦片危害日益加剧,苏州地区掀起禁烟运动。1906年江苏巡抚陈夔龙规定:“凡地方亲民之官,通饬一概不许吸烟,如有瘾不戒,私自偷吸,查出撤任严办”,“为民先导”,苏州禁烟总会动员学生上街演说,散发传单,向民众宣传禁烟的重要性。此外,苏州商务总会作为市民组织,在禁烟活动中全力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禁烟过程中,政府明确规定“土行膏(本国鸦片)亟应从严取缔”,而“禁止洋药(外国鸦片)进口,则不易办到”。 ——摘编自池子华《中国禁烟史的一个断面》 材料二清末民初,苏州禁烟运动的过程充斥着矛盾斗争。苏州警察厅甚至通过发放膏照、土照等方式,每月收取烟捐钱,中饱私囊。在木渎警所附近更是“烟窝赌窟触目皆是”。1907年,苏州当局下令关闭烟馆,提高膏捐,即引起烟馆商人的极度不满。1911年初,烟膏加捐,熟膏一两需增40文,为此膏店营业者纷纷提出反对,罢市两天,加捐之事也就只有不了了之。从苏州禁烟的长远效果看,始终处于禁而不止,禁而不绝的状态 ——摘编自陈晖《苏州市志》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民初苏州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苏州禁烟效果不佳的原因。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