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公元前1000年至约公元前600年,中国、印度及希腊在思想上有重大突破,其影响至今不息。这些影响可分为:①参悟生死问题;②探索人的理性;③安排人伦秩序。请问这三者分别为 A.①印度;②中国;③希腊 B.①希腊;②印度;③中国 C.①中国;②希腊;③印度 D.①印度;②希腊;③中国
|
|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
孙中山说,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两主义俱达到,唯□□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最后的□□是指 A.民主 B.民族 C.民权 D.民生
|
|
下列引文,能从侧面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的是 A.“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B.“闽、广多种木棉,纺织为布,名曰吉贝。”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D.“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
韩国一位学者在《东亚文明论》一书中提出一个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孔子是哪国人?”他解释说,孔子原是鲁国人,后成为中国人。从思想文化角度来说,孔子从“鲁国人”成为一个“中国人”,开始于 A.秦朝的焚书坑儒 B.汉代的大一统 C.隋唐的三教合一 D.宋代儒学哲学化
|
|
自西汉始,皇帝就不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办法要么是起用亲信近臣以架空相权,要么是分化肢解相权,皇帝从中垂直统治。属于后者的是( ) A.汉唐 B.唐宋 C.宋元 D.明清
|
|
有人这样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了中国古代政治 A.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宗法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D.从军人政治向文人政治转变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 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
|
|
阅读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部分立法,回答问题。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材料中的经济立法。
|
|||||||||||||||||||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抉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一一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一一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据1987年、1990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 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⑵结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 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