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 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任命文官做知州 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
|
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应是 A. 西周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汉代的刺史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
|
明朝嘉靖万历时,内阁权压六卿……对于军国大事无所不掌,刑名钱谷无所不问,内阁无疑是操有宰相之权。可见,当时的内阁 A. 已成法定机构 B. 开始统领六部 C. 握有军政大权 D. 严重威胁皇权
|
|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在预留的空白文书纸上作弊,朱元璋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即关防官印),以便核对。这一制度的设置旨在 A. 确保文书安全 B. 削弱丞相权力 C. 加强中央集权 D. 提高行政效率
|
|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
|
南宋的戴表元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佑四年(1256年)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 A. 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 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 C.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 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
|
《宋史》卷1161《职官志一》记载: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宋太宗)诏宰相与参政轮班知印,同升政事堂。押敕齐衔,行则兵马。出现该现象说明了( ) A. 吸取唐朝藩政割据的教训 B. 北宋效仿唐朝的中央官制 C. 北宋初期相权限制了皇权 D. 强化皇权削弱相权的做法
|
|
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负责起草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这表明宋代( ) A. 有效杜绝官僚腐败 B. 丞相权力进一步加强 C.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D. 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
|
|
汉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还监察皇宫。唐代设御史台,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独立机构。材料表明,唐代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 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国家体制更健全
|
|
唐代宰相会议在最后决策时,通常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宰相必须在议决后上报皇帝的奏章联合署名,如某一宰相拒绝在奏状上署名,则此状即成为废状。这一做法有利于 A. 提高宰相议事的效率 B. 削弱皇帝的决策权 C. 避免官僚之间的内斗 D. 加强相权间的制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