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下列各项中体现这对矛盾的史实包括

①秦代郡县的设置

②汉代州刺史的设立

③明朝内阁制确立

④清朝军机处的出现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A.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

C. 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 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C.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属于“封驳”和“谏议”的机构的是

A. 隋朝中书省

B. 唐朝门下省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命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 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 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 票拟制度化

D. 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

C.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D.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西汉的尚书台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宋朝的参知政事                D. 元朝的行省制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A. 分科考试

B. 以文治国

C. 公平竞争

D. 重视教育

 

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

B. 汉朝的“中朝”

C. 隋唐的三省六部

D. 宋朝的枢密院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5825/68464) 首页 上一页 35820 35821 35822 35823 35824 35825 35826 35827 35828 35829 3583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