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以后,我国思想界对“民族”及“民族主义”等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发表了大量关于“民族主义”的文章。这反映出 A. 孙中山民族主义得到传播 B.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国内的政治诉求日益趋同 D. 甲午战败激化了民族矛盾
|
|
有学者说,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一个“混合型”的政治体制。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德国在政治上 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民主发展的程度较低 C. 确立了议会主权政府 D. 君主与宰相共同执政
|
|
有观点认为,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这一观点 A. 否定了英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B. 旨在论证《权利法案》资产阶级属性 C. 认为英国革命后阶级矛盾已根除 D. 强调英国立宪传统以成文法形式确立
|
|
“古代雅典从制度上排除了超越公民群体之上的个人意志和权力,有效地防止了‘朕即国家’独裁政治的产生,”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雅典 A. 确立了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 B. 建立了由平民组成的陪审法庭 C. 全面推行了“陶片放逐法” D. 实施了十将军轮流的抽签制度
|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反自秦以来将内侍人员逐步升格为正式朝官的做法,而是将已定型的国家机关的职官重新贬降为侍从。由此可知,明代 A. 阻断了内侍干涉朝政的途径 B. 改变了弱化中枢权力的方式 C. 封建首僚机构日趋臃肿膨胀 D. 强化了中央选拔官员的权力
|
|
科举制的实施使得为官入仕主要通过科举来实现,即所谓“仕无他歧,强由科试”。这样,科场就成为无数士子终身孜改以求的名利场,而由科举入仕的各级官员则成为官场名利的角逐者。材料意在说明科举制 A. 影响了古代社会的价值理念 B. 改变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结构 C. 有利于古代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实现了古代人才的优化配置
|
|
西周时代,国家机构的官员多从宗族管理机构中的人员演化而成,政府官员不仅是宗法上的大宗,也是政府的军政人员。这说明周代 A. 开创了“家天下”统治模式 B. 国家政治呈现家国同构特征 C. 血缘宗法制度已基本完善 D. 分封制度基于血缘宗法关系
|
|
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面对这种格局,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政策)? (2)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概括这些重大外交成就对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哪些类型的重要外交活动?
|
|
祖国统一大势所趋,这是两岸十几亿人民的共同心声。阅读下列材料: (1)图一与近代列强发动的哪一侵华战争有关?面对侵略,台湾人民作出了何种反应? (2)图二蒋介石画像背景为:一个国民党士兵孤单地守望着大海,大海对岸飘扬着五星红旗。这反映出当时海峡两岸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系三卷 (3)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列举出该方针成功实践的两个事例。 材料三 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的结果,日台合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台日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竟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种“……”所指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促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到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主持高雄港两岸海运直航仪式时表示,两岸直接“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是走对立冲突的路, 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马英九在致辞时说:“两岸不再对立,以谈判取代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 结合知识,指出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的时间。据材料,两岸实现“三通”有何重大意义?
|
|
英国首相丘古尔说:“核武器……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因此,美苏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往往表现出坚韧和理性,古巴导弹危机正是这一国际关系特点的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