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夺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A.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D. “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
|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的《神圣法》规定:“火葬的柴薪不得用斧头削平,不得在死者之前放置没带药的饮料。”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 带有比较浓厚的原始色彩 B. 落后于当时社会发展水平 C. 仍保留习惯法的某些特征 D. 力图显示氏族贵族的特权
|
|
雅典城邦所有拥有实际权力的官职,通常都是由10位公民担任。这说明 A. 雅典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消失 B. 雅典民主具有集体主义特征 C. 民主政治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 D. 雅典民主具有轮番而治特征
|
|
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 A. 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B. 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 C.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 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
|
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B.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C.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
|
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 A. 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 B. 主张联合共产党制约国民党 C. 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 D. 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
|
下面是中国近代工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及比重情况变化表(单位:亿元)。据表可推知,辛亥革命后 A. 我国经济结构在进一步地优化 B. 人们对工业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C. 传统手工业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D.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
|
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国民革命时期
|
|
1911年后,民国政府设立机构主办科学研究,民间科学家按专业组织起来,成立各种专业学会。此后,中国科学研究领域创办了许多专业学术期刊。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期刊逐步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这反映了 A. 近代科学研究氛围日盛 B. 思想解放深入了社会基层 C. 政府科研经费投入增加 D. 中国科技发展形成了体系
|
|
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其目的是 A. 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B. 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 C. 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D. 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