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 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
|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坚持群众路线 B. 重视经济建设 C. 强调实事求是 D. 开展武装斗争
|
|
2016年中国科学家研制的量子通信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科学家潘建伟表示,起名“墨子”是因为墨子最早通过小孔成像实验发现光是直线传播并作科学解释,为量子通信打下一定基础。现代量子理论认为,“量子纠缠”可成为量子保密系统的基础,因单个光量子在传输信息时测量不准、不可克隆,这构成量子通信安全基石。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古典科技改变现代世界面貌 B. 科学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C. 量子论开始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D. 科学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
|
由于康有为等人主张把孔教奉为国教,列入民国的宪法,拥护袁世凯复辟,才引起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忧虑和深思。1913年,袁世凯“天坛宪法”草案第19条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事”,在国会上引起争论;后来这一争论由国会发展到思想文化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材料内容表明 A. 新文化运动不是反对整个孔教 B. 孔子的儒教遭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反对 C. 儒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 D. 孔教成为袁世凯政府的宪法
|
|
一位学者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受到推崇,特别是小说、白话文学等更得到前所未有的很高的评价。诸子和佛学的研究在深化,恢复了它们应有的地位。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完全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 混淆了传统与现代的界限 C. 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 主张继承传统文化的特质
|
|
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 C. 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 D. 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
|
|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A. 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 提倡“中体西用” D. 倡导“维新变法”
|
|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
|
洪仁玕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使用这些“轻污字样,是口舌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而左宗棠的幕僚骆秉章则将原来的《英吉利夷船入寇记》改为《洋务权舆》了。这表明了 A. 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 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 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 傲慢自大的观念开始起变化
|
|
宝顺轮是近代第一艘出现在山东沿海的轮船,所以,当山东官员于1555年8月14日发现宝顺轮及其他几艘船只后,惊慌失措,咸丰带调查后下谕称既然“与夷人毫无牵涉”,宝顺轮可以护航清粮海运的船只,“以清洋面而利清行”。这一过程说明晚清统治者 A.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B.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 C. 因势利导,守内虚外 D. 因循守旧,盲目排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