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应该是指 A.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精神 B.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
“八大山人的魅力……随着他人生过程的痛苦展开,他的思考越来越深,他把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用得那么娴熟,来表达自己内在的困境,表达自己对命运的咏叹,这是了不起的”。下列作品中,与八大山人绘画风格相似的是 A. B. C. D.
|
|
传统科技伦理思想根植于古代农业文明,具有农业文明所有的精神气质。它随着传统科技实践的发展,内容不断丰富,品质不断提升。这一结论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 A. 重在探求科学原理 B. 理论和实践并重 C. 是生产实践的产物 D. 重理论而轻实践
|
|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 三权分立说 B. 天赋人权说 C. 人民主权说 D. 社会契约论
|
|
1517年10月,路德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腾堡城堡教堂门上以供讨论,不幸此事将他推上了欧洲政治和宗教变革的历史舞台。其深层次的原因是 A.教会改革的迟缓 B.神学信仰的更新 C.路德个人的品质 D.民众思想的解放
|
|
“西欧13—16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其中“精神的新生”是指 A. 人文主义思想的出现 B. 理性主义思想的弘扬 C. 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 D. 资产阶级思想的兴起
|
|
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智”“仁”“勇”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这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主张知德合一。这说明二者都 A.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B.希望建立一种平民政治 C.主张通过对人的道德改造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
|
有学者认为:“明淸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B.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
|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 理一气二 B. 反省内心 C.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
|
|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B.“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C.“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