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1848—1850》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依据材料说明理由。 (3)材料四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实际上怎样夺权?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
|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
|
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世贸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欧洲联盟
|
|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 A. 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 B. 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C. 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 D. 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
|
下图为1947年苏联发表的一幅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图中文字“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意在说明借助该计划 A. 美国控制了西欧经济 B. 西欧实现了经济复苏 C. 美国和西欧遏制苏联 D. 美国与西欧实现共赢
|
|
1972年中美两国举行会谈。尼克松说:“是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这种突破不仅将有益于中美两国,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会有益于世界。我就是为此目的而来的”。这次会谈的成果直接促进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 C. 中国与日本的邦交正常化 D. 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
|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A.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 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
|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 社会制度不同 B. 实施群体不同 C. 主要作用不同 D. 享有权利不同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
每年的3月,关于两会的话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从历史渊源来讲,“两会”(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分别始于 A. 1946年,1949年 B. 1949年,1954年 C. 1949年,1956年 D. 1954年,195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