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苏联军力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欧共体成立对苏联构成了威胁 B. 苏联加强军力为应对日本崛起 C. 中苏领土争端使苏联加强常规力量 D. 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
|
|||||||||||||||||||||||||
1928年初,苏联在收购粮食方面遇到了困难,苏共中央政治局为此采取了非常措施。布哈林认为那是对农民进行“军事封建剥削”,主张苏联建设农业国。布哈林的观点 A. 鼓舞了苏联人民的经济建设 B. 旨在发动农民支持工业化 C. 与当时苏联的建设目标不同 D. 显示了苏俄政权的农民性
|
|
下面是1929年至1939年间世界六强粗钢产量表(单位:万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A. 西欧经济直到二战前仍未复苏 B. 新政之后美国经济完全恢复 C. 危机迫使列强调整对苏政策 D. 大萧条时苏联经济与欧美不同
|
|
列宁指出,对于新经济政策中的农业合作社,在政策上不仅要使它能一般地、经常地享受一定的优待,而且要使这种优待成为纯粹资财上的优待(如银行利息的高低等等)。据此可知,农业合作社 A. 是农业集体化的前奏 B. 有利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 与苏俄政权性质一致 D. 采用了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
|
1917年底,苏俄外交人民委员托洛茨基在视察完前线后给列宁的报告中写道:“俄国的战壕中空无一人,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抵抗德国人。”这表明当时 A. 苏俄社会大众普遍的厌战情绪 B. 德军乘革命之际消灭大量俄军 C. 资产阶级的政府无法控制局势 D. 俄国出现空前的社会经济危机
|
|
下图反映了1955~2007年1美元兑换日元的数量变化,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稳定 B. 二战后初期日美经济发展同步 C. 20世纪晚期日本经济实力领先于美国 D. 弱势的日元利于日本经济崛起
|
|
据统计,1781年英国人口只有890万人,而到了1841年英国的人口增加到了1855万人,其中多数为外来移民,如在英格兰的爱尔兰人突破100万人,这个数字每年还以5万多人的数字不断增长。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科技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B.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 C. 工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D. 生产发展加速了城市化
|
|
有史料记载:“1888年底。北京醇亲王府和颐和园装置了电灯,大放光明,引得北京市民纷纷来围观,人群聚集长达数里。”这一记载体现了当时中国 A. 普及了电灯等用品 B. 引入了西方新思想 C. 传入西方生活方式 D. 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
1873年,英国人创办的上海<申报》追踪报道“杨乃武和小白菜案”中官员滥施酷刑,在舆论压力下,政府指派官员进行复审。后该报又公开揭露复审官员刑讯逼供六昼夜,由此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反响。最终该案交刑部复查,終得大白、数十名涉案官员被严处。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 报刊起到了较强的舆论监督功能 B. 上海成为反封建礼教的重要阵地 C. 西方人不再受清政府的直接监管 D.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刺史的职责是“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以六条问事”。……“六条问事”是:第一条,势家豪族土地数量和住宅规模超过制度规定,依仗财大势强欺凌贫穷弱势者。第二条,“二千石”不按皇帝命令办事,不遵守法律制度,背公向私,假借诏令以牟私利,损害百姓利益,掠夺民脂民膏,聚敛财富,为非作歹。第三条,“二千石”不认真查明疑难案情、草率定案,胡乱杀人、怒则乱罚。喜则乱赏,烦扰苛暴,残民以逞,为百姓所痛恨,弄得天怒人怨,山崩石裂,灾异妖言并出。第四条,“二千石”选人用人不公,嫉贤妒能,压制人才,任人唯亲,亲近信用顽劣奸诈之徒。第五条,“二千石”子弟仗势逞威摆阔,干预公务,染指司法,向主管人员请托。第六条,“二千石”不讲公德,不顾体统,低三下四地巴结豪强,贿赂公行,破坏政令。(汉代郡守、国相年俸二千石谷物,所以常称他们为“二千石”)。 ——摘编自田九川《历史上的“刺史巡视制度”》 材料二据《世法录》记载,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五月,御史雷励误把良民判为徒罪。明太祖查获其事,责之曰:“朝廷能使顽恶慑伏,良善得所者在法耳。少有偏重,民无所守。尔为御史,执法不平,何以激浊扬清,伸理冤枉?徒罪尚可改正,若死罪论决,可以再生乎?”并命法司论雷励之罪,以示警戒。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宣宗又特谕都察院:“朝廷设风宪(掌管监察的御史),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选授)风宪。凡监察御史有缺,令都察院堂上及各道官保举,务要开具实行,移咨吏部,审察不谬,然后奏除。其后有犯赃及不称职,举者同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刺史巡视监察的对象、内容。 (2)提炼材料二中明朝有关监察方面的主要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