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形式,合理的工资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六个工人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收入的总数和百分比 ——据丁同力、周世述:《上海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1931年)整理 材料二 高速度工业化所采取的形式是猛烈压缩工人和农民的消费来实现“原始积累”,正像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以加剧人民贫困为基础的。但是,除了得到大规模外援的情况外,任何加速积累,只有通过增加生产者没有消费掉的那一部分社会剩余产品,才能实现。不论这种现象是在哪一种社会里出现,情况总是这样。这完全不是什么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特点。 ——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材料三 罗斯福在要求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时解释说:“如果每个公平竞争的企业雇主同意付给工人高工资实行短工时的话,就不会伤害任何雇主……这比失业和低工资强的多,人们有了钱会去购买更多的产品。” 材料四 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 ——新华网北京2009年9月8日《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 请回答: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和民间组织为禁止或减少使用童工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不佳。结合材料一,分析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 (2)苏联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结合材料二,分析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罗斯福的解释,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四,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职工工资发生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经济背景。
|
|
有同学对社会转型问题很感兴趣,为此收集了下列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经历了一场非常艰难的过程,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无论中国的政治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都与中国的文化观念有关,某种程度上,正是中国的文化观念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材料三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东周时期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前期(1919年以前)先进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3)选取材料三中关于20世纪欧洲“衰落”或者“成功”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4)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年),是中国向近代化(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试述这一时期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
|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
|
英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
二战后初期,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其筹措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美国。根据协议规定,借贷国在使用贷款时须由世界银行的代表监督,其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②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 ③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④强化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
|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新的经济学流派,有人认为该流派就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下列哪一主张属于该流派的思想? A.加强自由经济成分,减少国有企业的比重 B.通过高福利消除贫富差距 C.完全肯定国家计划的市场改革 D.反对经济全球化
|
|
“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狐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
|
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上联和下联分别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运动、农村合作化运动 C.农村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1969年,毛泽东给当时的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三国演义》中“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 A. 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B. 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C.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D. 中日邦交正常化
|
|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次修宪 A. 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 表明宪政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 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 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