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通常意义上,“帝国”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其二,专制统治;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按照上述理论,中国古代出现的第一个在上述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的帝国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白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 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B. 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周代宗法制情形可从古代经典中约略窥见,如《仪礼•丧服•传》:“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按,指团结族人)者也,不可以绝”,“异居而同财,有馀则归之宗,不足则资之宗”;又如《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材料主要表明周代早期

A. 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受宗法力量支配

B. 宗法制的特色是父系与嫡长子继承制

C. 血缘凝聚力受到地缘成分的影响而崩解

D. 丧服制度和行为规范弱化了血缘认同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逮克殷(商)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 分封对象服从巩固统治的需要

B. 宗法关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国家政权实现向帝国结构转变

D. 血缘分封有助扩展中原文化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B. 分封制下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C. 分封制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和延续

D. 分封制下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诸侯称雄

 

《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注】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 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 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 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 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产物,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者逼出来的。伟大的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材料一: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制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三个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是哪次重大历史事件的成果?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试全面评价该文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因初承前明旧制,机务悉出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先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3)材料四反映出清朝君主专制制度有什么新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

太平洋

东南亚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人

10万人

 

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虽然美国海军主力集中于太平洋,但陆军主力的使用始终受到欧洲战场的限制。法国二战史学者米歇尔出:“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对日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材料三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的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交通线,难道不是这样吗?”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直接损失

间接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

62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40.5

37.5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材料三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再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上海《大公报》曾经刊登了一段文字:“……星星点点,灯笼火把接二连三地燃了起来,很快,整个广场在夜色中透明了,并且颤耀着红的星星,黄的星星……遍地灯笼火把颤颤跳荡,像人民无边无际的欢乐和希望化身在我们面前跳荡。”文章描述的情景是

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 抗日战争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284/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279 38280 38281 38282 38283 38284 38285 38286 38287 38288 3828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