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勇教授在《近代史的几个问题》说道:“贸易失衡是贸易交往中常见现象,消除失衡,重建平衡,原本就是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大清帝国的乾隆帝、嘉庆帝不明此理,而英国人也缺少足够的耐心。”根据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B. 天朝上国的心态是导致大清皇帝决策失误的根本原因

C. 英国曾经为和平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作出努力

D. 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对英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B. 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C.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 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 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 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 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A. 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 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 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 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早在公元1000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

A. 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 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 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 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观察图,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A. 经济发展水平与水旱灾害次数成正比

B. 隋唐政治制度完善导致水旱灾害较少

C. 农耕经济发展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D. 两宋时期水旱灾害较多导致经济倒退

 

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

B. 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

C. 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

D. 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

 

周初分封都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领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中之居民叫“国人”,“野”中之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正确的是

A. “国”在西周发展为封建城市

B. “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 “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 “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张之洞认为:要通过教育培养忠诚的国民,以实现清王朝的自强和求富。张之洞笃守纲常之礼节,认为“少年女子断不宜令其结队入学,游行街市,且不宜多读西书,误学外国习俗,致开自行择偶之渐,长蔑视父母夫婿之风”。关于学校教育系统以外的其它教育方式,张之洞认为除游学的对象仍限于在学校教育系统内的人外,只有阅报等教育方式可惠及社会上其它的人

——摘编自谢放《张之洞传》

材料二梁启超提出:“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由于受到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梁启超提倡女子教育,他认为:“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布濩,日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梁启超认为教育对象是国民,教育途径应多样化:利用办报,向导国民;以演说为事,鼓铸民德民智;以著书立言,宣传新思想;组织学会,举荐贤才,将社会教育融于国民教育之中

——摘编自解玺璋《梁启超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之洞和梁启超教育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和梁启超教育想差异的原因。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还,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310/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305 38306 38307 38308 38309 38310 38311 38312 38313 38314 3831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