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 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 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新航路的开辟

C. 圈地运动的发生    D. 宗教改革的发端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等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 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封建社会后期的改革,必须打击维护旧传统治旧官僚体制,才能造成社会进步的政治环境。张居正明白,依靠明朝后期那个只尚空谈,不办实事的庞大腐朽的官僚集团来推行他的改革,就意味着寸步难行。他不得不精简官僚机构,裁减名实不符的官吏达官僚总数的20%—30%。对在职官员用“考成法”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吏部判定官吏勤惰的依据,官吏的“用舍进退,一以功实为准”。他整顿吏治“杜绝贿门,痛惩贪墨”以达到“私门闭、公室强”。在用人和选才方面,他大破常格,唯才是用,精选和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官吏如张学颜、潘季驯、王宗古、戚继光等,对改革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它并未超出官吏传统的吐故纳新的范围。

——熊家利《十六世纪中西面对封建危机的不同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张居正政治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富含特色的条约制度。

 

材料一:湖北利川县教堂买地一案,法领事悻悻来见,词气暴躁,经臣接引指出,法国条

约法文并无准其买地之语,明白揭破,严词驳斥,该领事竞无词以对,气焰立沮,默然而去。

                       ——张之洞

材料二:彼族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

                    ——李鸿章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一个有关条约制度的主题,并加以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的官僚基本上来源于世袭、捐资及察举,这种人才选拔制度造成官僚结构的混乱和素质的低下。因此,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他不仅把太学看作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也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及官僚选拔的基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批准丞相公孙弘提出的创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的建议。为博士设置博士弟子员(即太学学生),是中央官学﹣﹣太学正式成立的标志。太学的学习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太学学生学习一年,精通一经就可以入仕的规定,使得政府直接控制了受教育者的政治前途,并就此确立了我国古代高等教育两千年不变的性质﹣﹣培养国家后备官僚。

﹣﹣《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兴起。它们多由当时已有的城市学校和主教学校发展而来。如1150年正式成立的被誉为“欧洲母大学”的巴黎大学,便由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演变而来。这一时期的著名大学还有英国的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大学;法国的蒙特利尔大学(1181年)等。当时大学一般开设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大学科,文学最初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后来才独立成科,“七艺”是其主要课程。“七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一般包括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以及音乐,后来又增加了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等课程。

﹣﹣摘编自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史•教育卷》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太学与西欧大学的不同之处,以及二者所导向的社会观念的差异。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448/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443 38444 38445 38446 38447 38448 38449 38450 38451 38452 3845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