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是 A. 小说的兴盛 B. 文人画的兴起 C. 京剧的发展 D. “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 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B. 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C. 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D. 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
|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法语自身的魅力 B. 工业革命的影响 C. 文艺复兴的影响 D. 启蒙运动的影响
|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 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 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 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 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 君主立宪的主张 B. 自由平等的学说 C. 社会契约的理念 D. 议会至上的特点
|
|
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抗议”是 A. 抗议《圣经》的权威 B. 抗议国王的权威 C. 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D. 抗议贵族的权威
|
|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A. “信徒皆为祭司” B.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C.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D. “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
|
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 慈温利是民族英雄 B. 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 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 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
|
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 A.对人的重视 B.对贵族的重视 C.对自然的敬畏 D.对法律的敬畏
|
|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B. 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C.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D. 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