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皇权得到加强

B. 汉代的宰相位高权重

C. 宰相数量增加

D. 宰相由处理政事改为负责监察

 

《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 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 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 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 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雍正皇帝时这套制度得到空前强化。在这两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B.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C.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科技的进步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

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以上材料可看出

A. 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 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 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 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按照正常的程序,唐代诏令从颁布到实施应先后经过

A. 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

B. 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

C. 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尚书省

D. 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树立专制权威

C. 制造暴政依据

D. 宣扬君权神授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封建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

A. 西周盛行分封制

B. 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C. 荀子是儒家代表

D. 分封制有利于西周扩大疆域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38760/68464) 首页 上一页 38755 38756 38757 38758 38759 38760 38761 38762 38763 38764 387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